國民健康署於99年的調查小六的學童甚至高達70.6%近視!更驚人的是,在高度近視小六的學童也有10.3%,即每十位小六生中,就有一位是高度近視!對於近視控管,究竟該如何是好?
活用周邊離焦,重復靈魂之窗
近視是怎麼發生的呢?從眼部的頂點至眼部後端,稱為眼軸。現今常見的「軸性近視」,即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,眼軸逐漸拉長,導致高度近視。患者其視野中心的影像會落在視網膜前,導致看不清楚,而周邊的影像落在視網膜後,造成眼軸拉長,導致近視度數增加。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度數的增加加速了呢?主要可以歸因於:近距離用眼的時間過長、戶外活動的時間太少以及3C產品的普及使用。
控制近視方法眾多,其設計原理為何?
目前證實有效控制近視的方法有三種,分別為散瞳劑、硬式以及軟式隱形眼鏡。散瞳劑的治療原理是透過藥物放鬆睫狀肌,達到近視控制的效果;硬式隱形眼鏡,即俗稱的角膜塑型片,其原理是透過夜間的配戴,擠壓角膜以改變角膜弧度,白天取下鏡片後,在眼內形成特殊的周邊離焦效應,以達近視控制之效;最後則是多焦點軟式隱形眼鏡,配戴時間於白天,其鏡片本身的多焦點設計,同樣可以在眼內形成周邊離焦效應,幫助控制近視。
反覆提到的周邊離焦,其設計原理是改變成像的位置,使視野中心的影像準確落在視網膜上,改善視力,而周邊影像則成像於視網膜前,抑制眼軸拉長,達到控制近視的效果。
家長們的疑慮
散瞳劑及醫療型的隱形眼鏡都是安全,且經證實能有效控制近視的方法,差異主要在於副作用,以及是否仍需要眼鏡的輔助。以散瞳劑而言,其副作用主要為畏光,以及近距離視物模糊的現象;而隱形眼鏡所帶來的副作用,可能是驗配或配戴不良,所引起角膜的感染及發炎。在眼鏡配戴的部分,點散瞳劑的學童,若近視100度以上仍需戴眼鏡;至於配戴隱形眼鏡的學童,則不需配戴眼鏡就可以享有清晰視野。
每一位小朋友的狀況都不盡相同,在選擇控制近視的方法時,需要考量的部分除了副作用,小朋友眼睛的條件、用眼習慣、運動習慣及睡眠習慣等,也都需要經過嚴謹的評估及討論,才能選擇出最適合小朋友的方式。
醫師小叮嚀
首先,我們期望能延緩近視發生的時間,大約在孩童3-6歲時,也就是學齡前,每半年做一次視力檢查,適時地採取預防性治療;其次則是減緩近視度數增加的速度,若是已經近視的學童,建議每三個月至眼科檢查,透過醫師與家長的討論,來選擇最適合小朋友的近視控制方式;最後,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,每用眼30分鐘,休息3分鐘,3C產品的使用以每日1小時為限,戶外活動則可拉長至每日2小時,這些都是生活中對近視控制有所助益的撇步!
影音版線上看> https://youtu.be/1V4U4lhS5S8
本文取自於「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力保健推展協會」出刊之Review醫學雜誌Vol.33「多元近視控制專欄」內容。
【現職】
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
【經歷】
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住院醫師
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視光學系臨床指導老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