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欄與報導
諮詢站查詢

兒童近視諮詢室

醫師衛教 / 關於近視

別再誤會散瞳劑了!

2021/07/27

點了小孩會畏光不舒服? 點散瞳劑易罹患青光眼?控制近視點散瞳劑很傷眼?又或者「點了之後難道沒有副作用?」等憂心忡忡的問題???

 

破除散瞳劑的幾點迷思

許多人常有一些迷思,特請劉院長給予醫學專業上的指正,希望能打破家長心中的疑慮,有了正確的認知,每個孩子都能接受適切的診斷及治療!

迷思一:散瞳劑可能導致白內障、青光眼?

由於散瞳劑會使瞳孔放大,家長擔憂白天若是接收過多的紫外線照射,是否可能造成黃斑部病變及白內障,甚至是眼壓升高所導致的青光眼?然而經由臨床觀察,無論是低濃度0.1%,或高濃度1%的散瞳劑,都不會造成視網膜或黃斑部組織的病變,原因在於:多數的紫外線在角膜及水晶體時就被吸收,抵達視網膜時已是非常微量。而青光眼的風險確實存在,屬極少數,主要是眼部構造的差異,若本身的隅角較狹窄,那麼點散瞳劑可能會導致眼壓升高,進而造成青光眼,因此尊重專業,遵從醫囑,才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療。

 

迷思二:持續點散瞳劑,度數就不會增加了?

你點的是短效還是長效的散瞳劑呢?兩種散瞳劑的效果並不同,短效的散瞳劑主要作用是放鬆眼部的睫狀肌;而長效散瞳劑作用範圍更廣泛,除了放鬆睫狀肌,同時也會作用於視網膜及鞏膜。然而短效散瞳劑的控制近視效果不彰,但長效散瞳劑是經過證實有效的藥物,每年約可減緩50%以上的視力惡化,但藥物並非人人都有效,以濃度0.1%的散瞳劑為例,台灣約有三成的民眾是反應不良的,因此還是有個別差異存在。

 

迷思三:有睡前短效的散瞳劑?

許多家長反映,孩童在點散瞳劑後,因白天的畏光不適,導致抗拒點散瞳劑,是不是可以改成點短效,睡醒後瞳孔就恢復原本大小的散瞳劑呢?短效散瞳劑的治療效果不顯著,原因在於其所依據的理論是有誤的,並非放鬆睫狀肌就可減緩近視;長效散瞳劑之所以有效,是因為其除了放鬆睫狀肌外,亦作用於視網膜和鞏膜上的接受體,發揮抑制眼晴增長的效用,若點藥後不適,可與醫師討論散瞳劑的濃度。

 

關於散瞳劑的濃度

早期所用的散瞳劑濃度較高,濃度約在0.5-1.0%之間,然而高濃度的散瞳劑對於孩童而言耐受性較低,因副作用的感受較大,導致在長期點藥上有所困難;再來是高濃度的散瞳劑停藥後,其反彈效應較大,意味著度數會有大幅度的彈升,一年可能增長100多度。而後發展出中高濃度的散瞳劑,約為0.125%-3.0%,然而其副作用的感受仍偏大,孩童難以持久點藥。

 

近幾年有更低濃度的散瞳劑問世,從0.01%-0.05%都有,國際長期研究顯示,儘管濃度低,但其控制近視惡化的成效仍可達50%以上,瞳孔放大的幅度也較小,因此幾乎不會有畏光和近距離視物模糊的狀況,再者,停藥後的反彈效果也相對弱,但若是孩童對低濃度的反應不良,仍會漸進式調整成高濃度的散瞳劑。

 

除了散瞳劑,現在你還可以選擇…

兒童專用的新型周邊離焦軟式隱形眼鏡,專為學齡孩童打造,設計原理是中心部分矯正視力,而周邊離焦則可控制近視增加,據統計,其減緩近視惡化的成效可達60%,加上軟式的鏡片,使孩童在配戴時的異物感大幅減低,此外,日拋也增加配戴的方便度,感染風險低,不失為選項之一。

 

院長的複合秘方

 散瞳劑、角膜塑型片、軟式周邊離焦隱形眼鏡以及框架型的周邊離焦眼鏡,這些都是單獨使用就有良好成效的控制近視工具,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估,至2050年時,近視人口將達50億,代表全球約有一半的人有近視,因此在控制近視上得下更多的功夫,研究發現,若是將低濃度散瞳劑複合角膜塑型片使用,其控制近視有加乘的效果,因此低濃度散瞳劑搭配其他工具的複合治療,效果令人期待!

 

影音版線上看> https://youtu.be/9pPc6tPqXhY

 

本文取自於「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力保健推展協會」出刊之Review醫學雜誌Vol.33「多元近視控制專欄」內容。

 

劉揚偉 醫師

 

【現職】

耀耀親子眼科院長

【經歷】

桃園敏盛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

回到列表頁